内容简介
精华笔记
说起童年创伤,本书的作者贝弗利·恩格尔很有发言权。
作者贝弗利·恩格尔的妈妈是被人强奸意外怀孕的,由于贝弗利的诞生时刻提醒着妈妈曾经受到的羞辱,于是妈妈对她充满了漠视和愤怒。妈妈的态度令贝弗利从小就饱受情感虐待。9岁那年,从未被疼爱过的贝弗利惨遭性侵。在这之后,她开始产生强烈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堕落、肮脏、邪恶、不值得被爱……成年后,饱受自卑心理折磨的她,几乎一生都在和自己的体重作斗争,后来又沉迷于不检点的性爱,以及施虐和受虐,还差点因为酗酒搭上性命。
随后,贝弗利为了改变自己的糟糕状态,有意结识了许多心理治疗师,了解了非暴力沟通、正念有关的思想。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她最终摆脱了自卑心理,成长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和作家。
现在,贝弗利是美国著名的情感创伤治愈专家和婚姻治疗师,在治疗儿童和成人的心理创伤领域有着35年的从业经验,出版了20多本相关图书。她曾多次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等电视节目,被誉为“万千女性不知所措时最想求助的人”。
贝弗利发现,很多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都有和她类似的自卑心理,她把这种自卑心理称之为“羞耻感”。这些人长大后出现酗酒、自残、伤害他人等行为的几率,也比没有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要高很多。为了帮助更多和她有类似经历的人,贝弗利撰写了这本《这不是你的错》,希望用“自我悲悯”的方式让他们摆脱羞耻感,更好地面对生活。哈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博士斯托弗·吉莫评价这本书,是对自我悲悯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升华。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带我们认识了童年虐待导致的羞耻感,并指出只有慈悲心能抵御它;第二部分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悲悯自愈项目”,并指出人们在进行自我悲悯之前,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应做的准备;第三部分是作者提出的“自我悲悯的五个练习”,这能帮助你一步步摆脱羞耻感。
下面,我将从两个部分解读本书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什么是羞耻感?
本书讨论的羞耻感不是那种人们因“某件错事”而产生的阶段性羞耻感受,而是指你内心的自我评价——它是一种让你觉得自己肮脏耻辱、低人一等、毫无价值的感觉,它让你打心眼里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这种羞耻感来自于童年遭受的虐待,包括身体虐待和精神虐待。
羞耻感也不是单一的情感体验,而是由多种痛苦情感交织而成的。比如它会让人感到被羞辱,它还给人无力感、低人一等和被孤立的感觉,让人感到自责和愤怒等。
羞耻感给人的一生造成的影响分为重度影响和次级影响。重度影响包括自我忽视、自我憎恨、成瘾行为、重现虐待以及自我毁灭;次级影响则包括对否定异常敏感、完美主义、违心附和、渴望权力等。
为了减轻羞耻感对自己生活造成的影响,人们会被动抵御或者攻击性抵御它。被动抵御的人往往会封闭自我、回避社交场合、害怕亲昵举动、与任何人都保持距离等;而攻击性抵御最突出表现就是特别容易被激怒,或者总是苛责、轻视他人甚至将自己遭受的虐待施加到他人身上。
可惜这些抵御方式都只能暂时缓解痛苦,那么为何羞耻感难以摆脱?首先是因为童年受虐经历让羞耻感内化,成为一种自我认知;其次是因为童年受虐者拒绝自我怜悯;第三是童年受虐者习惯拒绝他人的怜悯。
第二部分,如何战胜羞耻感?
我们可以用自我悲悯来战胜羞耻感,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允许自己感受伤痛的前提下,一步步做到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和自我鼓励。
自我理解是指要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事,也许自己的那些不合情理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它是应对焦虑、恐惧、羞耻感的有效方法。
自我宽恕包括宽恕曾经受虐的自己和宽恕自己曾对他人造成过的伤害。
自我接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驱逐内心的消极自我评判,培养自我鼓励的声音。
自我关爱就是模仿一个关爱你的人对你所做的事,然后你也对自己做。同时不对自己做那些让你感到不被关爱的事。
自我鼓励的时候,首先你得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其次,你要看到自己为变好而付出的努力;最后你还应该在自己进步时及时奖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