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探索康德、高更、吉本的精神世界,天才为何爱与孤独相伴?
精华笔记
《孤独:回归自我》是一本让你重新认识孤独,爱上孤独的书。
长期以来,只要一提到孤独,我们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恐怕都不太美好。但是,听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孤独不仅没那么可怕,对于我们的人生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于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孤独甚至是他们实现人生意义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本书的作者安东尼·斯托尔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他是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皇家精神医学院的资深会员;也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一生写过12本著作,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被誉为“英国最有文学才华”的精神科医生。 在这本书中,作者除了运用自己扎实的精神分析背景向我们阐述什么是孤独,他还深入剖析了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高更等天才的精神世界,为孤独“正名”。
第一,为什么说孤独的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1,除了亲密关系,我们还可以从社交和朋友处获得幸福。
2,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来源于工作和兴趣。尤其是对于那些创造性的天才来说,他们的很多成就都是在孤独中获得的。
斯托尔认为,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或者在朋友、兴趣、工作中获得幸福,只是方式不同,并没有高下之分。
第二,孤独是什么?
1,孤独是一种能力。
那些内心有安全感的人,才能享受孤独。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认为,独处的能力来自儿时。一个孩子在5岁之前,是不是在养育者的陪伴下,有很好的独处经验,将决定他将来能否独处。
2,孤独更是一种私人的选择。
对于康德而言,亲密关系或许能够带来幸福,但同时也会牵扯很大的精力,成为事业发展的羁绊。所以,在二者的权衡中,他主动选择了孤独与事业。
第三,孤独,究竟对我们有多重要?
孤独不但没那么可怕,相反,它还有很多用途,如果没有孤独,很多事可能还真的做不成。
1,孤独可以激发想象力。
有些孩子,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过得很孤独,为了满足内心对“爱”的渴求,就转而投向想象的世界,所以相比于不孤独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就更发达。
牢狱和疾病也可以激发思考。比如,很多创作者都是在监禁中写下了经典作品。罗马哲学家波伊提乌斯在狱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巨著《哲学的慰藉》。
2,孤独可以帮我们疗愈伤痛。
很多人遇到困难或者心烦的时候,都会说一句话:“让我静静。”其实,让我静静,本质上就是在寻求孤独。
3,自我整合。
四种独处的形式可以帮我们自我整合。
a.个性化过程。荣格鼓励来访者在“积极想象”中记下出现在大脑中的任何幻想,并且不做任何价值判断,只是任由这些幻想天马星空自行其是,尽量把压抑的情感、想法等激发出来。通过积极想象,可以把很多内心的需求和想法做个一个重新的梳理,这其实就是整合的过程。
b. 睡眠。一个人,不管亲密关系多么好,他一生都必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独自度过。睡眠具有非常重要的“内在整合”的作用。
c. 创作期的留白。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创作者。在孵化一个创意的时候,创作者脑子里可能会有一个想法或者一个主题,然后,他们开始阅读、查找资料,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收集来的资料会自己发酵、整合,形成新的想法。这个阶段,可能持续几分钟,也可能持续几年,当然,这个过程一定是孤独的,不管时间长短,都几乎只能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完成。
d. 祷告。祷告很多时候并不是去祈求获得什么,而是找到一种让自己内心平静,触摸自己最深层情感的方式。在西方,祷告被认为是一种在“上帝”陪伴下的独处,在这个过程中,内心中原本不相干的情感和思想有机会互相影响,达成一种新的整合。
除了祷告,瑜伽和冥想也有类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