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失控》作者凯文·凯利推荐,是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
精华笔记
许多励志书都鼓励人们追随内心激情去找工作,在激情思维的影响下,许多人对工作不满就跳槽,他们认为只要不断尝试,就会找到理想中的满意工作。
本书作者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卡尔·纽波特发现,许多按激情思维选择工作的人,最后会做不下去。而那些对工作很满意、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采用的是另一种思维,他们关注的不是“我喜欢做什么事”,而是“我能为别人创造什么价值”。纽波特把这种思维称为工匠思维。
在本书中,纽波特一方面分析了激情思维的不足,另一方面介绍了工匠思维如何提高工作满意度。
第一,激情思维在工作中有哪些局限?
1、大多数人的激情并不是针对工作的。
加拿大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高达84%的人都对某件事拥有激情,但其中只有不到4%的激情和工作有关,绝大多数都是某种娱乐爱好。
2、许多人的激情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工作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苹果公司并不是乔布斯追随激情的产物,只是他和朋友“小打小闹”结出的意外果实。如果按乔布斯自己的建议,他应该追随激情,去禅修中心当老师,或是出家当和尚。
耶鲁大学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最快乐、最喜欢自己工作的员工,往往不是把激情化为工作的人,而是那些把一份工作做得足够久,从而擅长这份工作的人。
3、激情思维让人自我怀疑,无法行动起来解决问题。
任何工作中都会有压力和烦恼,我们也都可以想办法解决,可是激情思维会把这些问题上升到“选错了人生方向”的高度,让我们以为自己走错了路。于是我们会陷入自我怀疑,然后不断想要变换跑道,反而没法解决问题。
第二,为什么工匠思维更能提高工作满意度?
令人满意的职业特质是稀缺资源,需要用高水平的职业技能来交换。拥有工匠思维的人,会通过刻意练习提升技能水平,从而获得满意的工作。
关于刻意练习的三点建议:
1、搞清自己所处的职场资本市场类型;
2、根据市场类型选择刻意练习的技能;
3、保持耐心。
第三,如何追求工作中的使命感?
1、不必在工作刚开始时就寻找使命,应该先在某个领域里不断钻研取得成绩后,再来确定使命。
2、确定使命后,用小步试探找到具体的工作项目。
3、让工作项目富有新意,并把项目放到公共场所引发大众讨论,提高项目的知名度。